唐印的品種簡介與外形特點
唐印(詳情介紹)為景天科、伽藍菜屬多肉植物,原產(chǎn)于南非開普敦省和德蘭士瓦省。唐印形似薔薇花(詳情介紹)型,葉形和葉色都非常漂亮,植株嬌小,有一定的觀賞價值。
唐印為多年生肉質(zhì)草本植物,莖粗壯,灰白色,多分枝,葉對生,排列緊密。葉片倒卵形,長10~15厘米,寬5~7厘米,全緣,先端鈍圓。葉色淡綠或黃綠,被有濃厚的白粉,因此,看上去呈灰綠色,秋末至初春的冷涼季節(jié),在陽光充足的條件下,葉緣呈紅色。小花筒形,黃色,長1.5厘米。
中文學名:唐印
拉丁學名:Kalanchoe thyrsifolia
別稱:牛舌洋吊鐘
二名法:Kalanchoe thyrsifolia
界:植物界
門:被子植物門
綱:雙子葉植物綱
目:薔薇目
科:景天科
屬:伽藍菜屬
種:唐印
分布區(qū)域:原產(chǎn)南非開普省東部和德蘭士瓦省。
詞條相冊
唐印的栽培管理要點
唐印的栽培難度并不高,被引入我國的時間并不長,但是已經(jīng)成為了很多多肉愛好者都非常喜愛的品種。現(xiàn)在唐印除了盆栽觀賞外,還可以造型后制成盆景或地載供園林部門布置,觀賞效果也很不錯。
唐印需要陽光充足和涼爽、干燥的環(huán)境,耐半陰,怕水澇,忌悶熱潮濕。具有冷涼季節(jié)生長,夏季高溫休眠的習性。每年的9月至第二年的6月為植株的生長期(花友的環(huán)境不一樣,生長期也有長短),若光照不足會使植株葉片徒長;而在陽光充足之處生長的植株,株型矮壯,葉片排列會相對緊湊。
唐印生長期需保持土壤濕潤,避免積水。土壤風箏就用了煤渣混合泥炭、少量珍珠巖,比例大概5:4:1,土表鋪設了大顆粒的河沙。唐印能耐零下4℃左右的低溫,是室內(nèi)的溫度,非露天,再低葉片的頂端生長點就會出現(xiàn)凍傷,干枯死亡,整個冬季基本斷水,5度以下就要開始慢慢斷水。夏季高溫時整個植株生長緩慢或完全停止,這個時候一定要通風良好且適當遮光,避免曝曬,節(jié)制澆水,不能長期雨淋,以免植株腐爛。
唐印的繁殖方法及注意事項
唐印的葉片大,葉色美,讓人印象非常深刻,現(xiàn)在,越來越多的多肉愛好者都會嘗試栽種唐印,其實唐印的栽培難度并不高。如果你的唐印長到一定程度,就可以嘗試自己動手繁殖了。
唐印的繁殖可在溫暖的生長季節(jié)進行芽插、葉插或用帶有葉片的莖段做插穗都可以,砍下的植株可以直接插在干的顆粒土中,發(fā)根后就可以少量給水,或?qū)⑷~片或插穗稍微晾干1~2天后,待傷口愈合,即可插于粗砂或真珠石和蛭石的混合介質(zhì)中,保持濕氣,防止雨淋和強光直射,約20~35天即會生根。其實也可用種子來繁殖,只是時間較久,種子為淺棕色,相當細小,故可播于淺盤內(nèi),上覆一層薄薄的細砂,可于淺盤上覆蓋塑料布或玻璃片,來保持濕度,先噴灑些許殺菌劑,來預防實生小苗遭受真菌的病害,約15~30天左右即會發(fā)芽。